4月4日,都江堰市玉垒山下礼乐齐鸣,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330余名学子以沉浸式展演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率众凿离堆、筑鱼嘴的治水壮歌,在新时代青年的演绎中焕发新生。
古礼新生:触摸千年治水密码
放水节活动以《合力建堰·筚路蓝缕》《一脉千古·水润天府》《秦水东去·万世造福》三大篇章为主线,将千年治水文化实景再现。活动期间,水院学子们身着麻衣草履,肩扛竹笼杩槎,踏着祭水古谣的节拍走向祭祀台。岷江岸畔,演绎古法的水院学子们拉动绳索、砍断杩槎,岷江水顺势奔腾而出,奔赴千里沃野。凝望浩浩江流,学院马克思主义协会学生熊一霖感慨道:“古人没有钢筋水泥,却凭智慧让江河改道,秦堰之功,功在千秋!”。以青春之姿复刻古礼,既是水利人一脉相承的传承,也是对先贤最深刻的致敬。
科技赋能:穿越时空的治水课堂
“同学们,此刻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激荡着两千多年的治水壮歌!站在真实的千年古堰前,亲自抚过竹笼杩槎,望着滔滔岷江水在鱼嘴处自然分流,你们是否感觉到课本上的数据参数骤然化作浩大工程的震撼......”现场一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文婷在鱼嘴分水处向头戴虚拟现实设备的学子生动讲解。借由3D/VR虚拟仿真技术,学院原创的“李冰治水虚拟仿真”系统将水院学子的课堂从教室转移到了战国的“施工现场”。学子们透过头显穿越时空,手持虚拟工具与李冰父子并肩凿山引水、竹笼截流、勘测水势,体验竹笼杩槎的搭建工艺。在这场“沉浸式”的体验课程中,书本上的条条数据,已化作可感可及的真实体验。
精神传续: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案
通过沉浸式演绎古法围堰、杩槎截流、祭祀先贤、放水春灌等场景,水院学子化身“水文化传承使者”,用行动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以青春力量续写千年治水华章。饰演“放水赋”书童的江玉轩同学谈到,“为了精准再现千年前的场景,我们在正式参演前已反复排练了半个多月。雨水让每个动作都变得沉重,但触摸到古人的治水智慧,内心反而愈发滚烫!”校长华国春在观礼现场感慨:“水院所传承的‘李冰精神’,既有‘深淘滩’的坚韧,也有‘低作堰’的勤勉,水院学子演绎放水大典是对千年治水精神的薪火相传,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让‘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智慧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从祭水古谣的踏歌而行到虚拟现实的时空穿梭,从春雨中坚持排练到杩槎截流的震撼瞬间,水院学子用浸透汗水的麻衣丈量历史,以科技创新对话先贤。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既是专业教育的实践阵地,更是立德树人的鲜活教材。
编辑:黄国兵 辛佳仪(实习)
四川教育发布 2天前 2675
乐山师范学院 2天前 5683
四川教育发布 2天前 3404
四川教育发布 2天前 5247
四川教育发布 2天前 5073
成都锦城学院 3天前 5096
四川教育发布 3天前 5298
四川教育发布 4天前 3113
四川教育发布 7天前 6363
四川教育发布 7天前 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