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对口帮扶高校西南石油大学专职辅导员崔勇主动请缨奔赴凉山,挂任西昌民族幼专学生工作处副处长。两年间,他以系统化改革思维和创新型实践,在民族教育的沃土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教育援建的奋进之歌。
夯基:构建育人生态新范式
面对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工作的特殊挑战,崔勇以系统性思维构建育人格局。他深知,优质教育生态的培育需要数字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首先构筑智慧学工中枢,他与学工战线的同事一道新建集考勤、综测、受处分学生跟踪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识别等功能于一体的学工系统。继而开创“辅导员双轨发展”机制,通过《专职辅导员职级职称双晋升办法》等制度,激活队伍内生动力。更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推动育人资源下沉,形成“全员参与、全程贯通、全域覆盖”的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校2024年斩获全省“一站式”学生社区B级高校认证。
铸魂:架设思政融合立交桥
在筑牢育人根基的同时,崔勇敏锐意识到思想引领才是民族地区教育帮扶的核心要义。他创新搭建“三维思政”体系:向上嫁接优质资源,与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研究平台,探索民族地区思政教育新范式;横向拓展育人载体,创建辅导员美育工作室,将艺术教育融入思政场景;向下扎根基层,推动多个辅导员工作室入驻社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两年间,这支队伍实现科研立项零突破,发表论文6篇,其中EI检索期刊论文1篇。
赋能:打造双创育人共同体
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崔勇将零散的众创空间升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同步出台《俱乐部章程》《创新创业导师管理规定》等四项制度,构建起“课程-实践-竞赛”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与学工部同事研发校本教材,引进团中央KAB等权威课程,让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地生根。
崔勇用700多个日夜的躬身践行,在彝乡学子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正如他工作日志扉页所写:“真正的教育帮扶,是点燃火种而非施予光明——让每个生命都绽放独特光彩,方显教育者最深沉的情怀。”
编辑:黄国兵 才让吉(实习)
教育导报 2天前 2798
成都锦城学院 4天前 5292
四川农业大学 5天前 1560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6天前 5797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7天前 2589
川教融媒 7天前 5041
川观新闻 7天前 1847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9天前 4024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9天前 3401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9天前 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