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营养剂” 燃动成长力 ——资阳市体教融合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川教融媒  2025-11-244669

“等等我,拿了皮筋就下来!”“我们接着玩跳房子游戏!”……下课铃声刚落,资阳市雁江区幸福博文学校楼层间、操场上瞬间热闹起来。跳皮筋的灵动身影、篮球场上的奔跑角逐,学生们在欢腾的笑声中尽情挥洒汗水,个个精神抖擞、活力飞扬。

落实每天不低于2小时体育锻炼、开展班级联赛特色体育活动,幸福博文学校这幅火热的体育图景,正是近年来资阳市校园体育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期间,资阳市始终锚定“健康第一”核心理念,围绕学生体质提升与终身运动技能培养,从时间保障、资源支撑、赛事创新、评价改革四大维度精准发力,稳步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如今,体育已成为助推资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

多元创新+强化保障

体育“游戏时空”焕活校园

“学校杜绝‘放羊式’体育教学,核心就是为学生打造多元可选的体育体验。”幸福博文学校体育教师米琪一边带着记者穿梭校园,一边介绍。教室外、楼廊间的地面用彩色颜料勾画出一个个趣味游戏区域,颇受学生欢迎。

幸福博文学校是资阳市首批试点实行“小课间15分钟”的学校,这样的多彩地面游戏能让学生走出教室就畅玩。“我们联合艺术教师在学校手绘了50幅地面游戏,让学生走到哪儿都有蹦蹦跳跳的冲动。”米琪说。

资阳市各中小学校也纷纷结合自身特点推陈出新:雁江区马鞍学校鼓励各班自主设计课间体育小课程,让学生“体能上得去、休息能达到”;安岳县连续举办35届的小学生排球联赛,早已成为当地校园体育的“传统盛事”,从乡镇到县城,近千名小运动员让排球运动在基层校园深深扎根;乐至县则走出了“特色项目突围”之路,从零起步组建中小学竞走训练队,仅用数年便培养出全省竞走冠军。

如何更好保障校园体育开展?资阳市今年先后印发《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工作方案》《资阳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等举措,构建起“体育课+课间活动+课后服务+校外锻炼”四维时间保障体系,推行“教会、勤练、常赛”教学模式,分学段创新课程设置,让体育教学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

学生主导+全员运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站在舞台中央”

走进资阳市雁江区马鞍学校,一张张课间体育小课程设计单格外吸睛:“班级提供沙包、球拍,男女分组……”器械数量、场地划分、参与人数等信息清晰明了。“课程由学生自主设计、实施、评比,老师全程陪同锻炼。”该校党总支书记尹进说。

记者到访当日遇雨,马鞍学校的体育活动却未中断。学生们熟练地整理桌椅,在教室内跟着师生自制视频跳起自编操——手指舞、啦啦操轮番上演,活力十足。尹进表示,学校坚持“健康第一”,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站在体育舞台中央,而非仅面向少数体育特长生。

“全员运动,阳光体育”,马鞍学校的实践正是资阳市推进校园体育、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鲜活案例。“十四五”期间,资阳市实施青少年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一把手”工程,推动教育与体育同谋划、同发展、同评估,树立“健康第一”导向。

为建好体育教师队伍,资阳市通过专项公招、“走教”制、转岗培训、聘请退役运动员等渠道配齐师资,不仅落实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还将教师业余训练工作量纳入绩效评估。同时,该市在全省率先联动编制、人社、教体三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我省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到我市担任学校体育教练员有关工作的通知》,已招录4名省级退役运动员任教,并常态化组织教练员培训,构建起“教学有体系、训练有梯度、竞赛有平台”的体育教育新生态。

“‘十四五’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体育人、强基固本,体育已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营养剂’。”资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黄琼表示,如今,全市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持续攀升,青少年视力下降、体重超标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一批批特色鲜明、活力迸发的校园,正成为资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来源:教育导报

编辑:黄宇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