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日前,记者来到开江县城北幼儿园,一阵阵此起彼伏的撞击声从一楼一间教室传出。记者循声走去,只见一群小朋友围坐一圈,小手紧握木杵正卖力捣着什么。“这是托班小朋友今天的手工活动,利用秋天收集晾干的桂花制作线香。”该园园长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只见小朋友们在老师指导下,将干燥的桂花倒入臼中捣碎,筛去粗渣,混合香料……一根根留住秋天味道的桂花线香在孩子们手中逐渐成形。
制作线香、栽种果蔬、制作泡菜、感统训练……小朋友们在托班的生活丰富多彩。这背后,是开江县破解“入托难、入托贵、带娃难”的民生探索。从去年开始,当地聚焦家长急难愁盼,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发展模式,让公办幼儿园成为普惠托育的“主力军”。
然而,幼儿园办托育,不是说办就能办。体制机制壁垒是首要难题——教育部门管幼儿园,卫健部门管托育,资质审批“两张皮”,公立园想办托育却“没身份”。
如何破解?开江县给出了创新答案:由县委改革办牵头,整合编办、教育、卫健力量,创新性地在公立幼儿园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嵌入式”增加托育服务资质。这张“通行证”,一举打通了政策堵点,为公办园开展合规托育服务扫清了障碍。2024年至2025年,该县分两批在6所幼儿园完成资质嵌入,累计新增普惠托位180个。
幼儿园办托育,并非简单的“看孩子”。托班幼儿需要更细致的安全呵护与专属的学习空间。走进城北幼儿园的托班区域,细节处处体现用心:所有家具的尖角都被柔软的防撞条包裹,墙面地面进行了软装改造,楼梯过道宽敞安全。更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园还专门为这些小朋友打造了一间感统训练室,室内的平衡木桥等设施,能有效锻炼他们的大脑与身体协调能力。
办好托班,硬件是基础,师资更是关键。在城北幼儿园,托班按照师幼比1:5的比例配置了保教人员。为解决保育标准问题,该园与县教育局、卫健局共同研制了《开江县托育指导手册》,既解决了本校教师之间标准不统一、水平有差距等困难,也为兄弟幼儿园开展托育提供了有益参考。
这种科学的照护,深深打动了家长。李丽丽是一名初中老师,丈夫经常出差,家里两个孩子全靠老人帮忙。今年9月,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大宝送进城北幼儿园托班。“一开始怕孩子不适应,结果一周就有大变化——以前吃饭要追着喂,现在在园里自己吃,还学会了自己穿衣服。”李丽丽说,托班老师也常常指导家长,能让孩子自己做的就让孩子自己做。
正如李丽丽所言,记者在城北幼儿园看到,当天午睡起床后,才入托不久的小朋友便能自己穿好衣服、鞋子;下午点心时间,老师把装满抄手的保温桶放在桌上,小朋友们各自按需所取,吃完后,一个个自觉将碗勺整齐摆放到回收处。
让李丽丽印象深刻的,还有老师的用心。有次她给孩子们带去砂糖橘,副园长沈江霞立刻想到将其融入手工课,教孩子们剥橘子、晒橘皮。另一次,她让孩子带柚子去分享,当天的活动就变成了制作蜂蜜柚子茶。老师编的穿衣童谣,孩子听几遍就会,现在还会教家里的长辈。李丽丽高兴地说,幼儿园托班价格亲民、性价比高,等明年下半年老二满了2岁,也把老二送来。
选择半日托的家长伍星星,也正在计划转成全日托。她的丈夫在外地工作,老人带孩子总爱让孩子看电视。“入托才两周,孩子回来就自己拿勺子吃饭,不用喂了,还会跟我讲幼儿园的玩伴。”伍星星即将迎来二孩,“有这样的托育服务,我心里踏实多了。”
据了解,目前,开江县各试点园提供全日托、半日托、临时托等多种服务模式,并开展“家长开放日”“先体验后入托”等活动,构建起“观察—试托—定制”的服务闭环。下一步,该县计划于2026年春季再新增托位80个,不断扩大多样化、普惠性的托育服务供给,努力打造更多群众“家门口的优质托育点”。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
编辑:黄宇武
川教融媒 15小时前 3832

川教融媒 1天前 3881
川教融媒 1天前 2969

川教融媒 1天前 3684

川教融媒 1天前 4659

川教融媒 1天前 5959
川教融媒 1天前 4051
川教融媒 1天前 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