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四川文轩职业学院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爱党、爱国、爱校、爱家、爱生命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构建思想引领筑基、行为习惯塑形、专业能力赋能、就业前景导航、个人竞争力提升的“五位一体”培养路径,为乡村振兴输送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思想引领:红色铸魂固本培元,三维立体淬炼初心
学校打造“理论教学+实践体验+网络浸润”的立体化思政教育模式,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实践》校本特色教材,开设班导师课程、赋能大讲堂等特色课程,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开展“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诗歌朗诵大赛,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近三年,学生围绕“爱国”“爱党”提交诗歌朗诵作品1600余件,获得各级奖项累计59项。同时,学校通过“书记讲党课”“红色研学行”“乡村振兴故事会”等活动,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乡村振兴示范村,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劳动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党史学习与乡村振兴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

行为习惯:爱校荣校孝亲修身,知行合一砥砺品格
学校将“爱校荣校、孝亲修身”纳入人才培养核心素养体系,通过价值引领、行为养成及实践淬炼,综合运用制度建设、场景浸润、榜样引领,推出“教室门牌设计大赛”“寝室文化月”“争做时代新人”等系列活动,让爱校情怀融入日常;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机制,结合学校特色课程和劳动教育开展“带着技能回家乡”主题活动,参与插秧、采茶等农事实践以及乡村环境整治、助农直播等志愿服务,培养“知感恩、懂礼仪、精技能、担责任”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定期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感恩家庭。在2024年家校联合调研显示,92%家长认为孩子行为习惯明显改进、责任感显著增强,家长满意度达98%,毕业生留乡就业创业比例提升40%,逐渐成为区域乡村振兴青年人才主力军。

专业能力:产教融合精准育人,技能报国服务乡村
学校瞄准乡村振兴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构建“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培养体系,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链,动态调整专业课程布局。通过“1+X”证书创新推进“学历证书+乡村振兴专项技能证书”的模式,引导学生考取“乡村文旅策划师”等新型职业资格证书,并建立毕业生技能提升工作站,为返乡毕业生提供技术培训。学校联合所在下辖区域开展乡村人才需求调研,为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专业增设了“农村电商运营”等模块化课程,并组织学生开展了职业规划、农产品品牌设计等项目。连续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坚持就业指导“进支部、进课堂、进云端、进宿舍、进家庭、进企业”,引导孵化“乡村振兴”主题创业项目并带动就业。构建“招生-培养-就业-提升”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近三年,学院毕业生基层就业率及返乡创业人数同比增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同时,学校坚持需求导向校企共生,与大英、大邑本地数十家单位共建“乡村振兴产教联合体”,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挂职锻炼,并与企业导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将真实项目案例融入教学。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技能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在广袤乡土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的精彩答卷。


综合竞争:系统谋划驱动发展,综合素养赋能成长
学校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系统谋划开展“十个一”工程,动态赋能学生成长成才。通过开展“一假期一调研”“一学生一长技”“一班级一文化”“一重点一实例”“一课程一展示”“一学期一讲座”“一学年一入企”“一团队一特色”“一专业一竞赛”“一学院一品牌”的“十个一”工程,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实施“1+X”证书模式,开展班级实践活动,推动课堂革命典型案例及专业案例库的建设,加强示范课程培育,开设特色“赋能大讲堂”讲座,建立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一线挂职锻炼机制,打造学校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持续开展中英文化月、“乐学杯”、“文护杯”等技能大赛,着力培养兼具专业技能、人文底蕴、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的高素质人才。近三年,学生综合素养测评优秀率提升至89%,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连续三年超95%,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批“敢创新、善协作、能担当”的新时代工匠。

编辑:黄国兵 才让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