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建圈强链 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协同培育汽车“新四化”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时间:2024-04-02 00:00:00   来源:吉利学院   查看:5078

3月28日,由吉利学院主办,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指导,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专委会、成都高职中专教育学会联合协办的“创新产教融合新路径,促进协同育人高质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校企协同育人对接会”在成都东部新区西部金融创新中心举办。大会云集学界、产业界以及汽车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汽车“新四化”趋势下,汽车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陈传伟作《链主引航 汇聚资源开启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新局面》主题讲话。他指出,吉利学院自2020年整体搬迁成都之后,以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面对新时期赋予的新使命和新任务,陈传伟强调,要准确把握汽车产业发展态势,积极顺应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全新要求,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育更多贴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吉利学院校长阙海宝表示,随着传统汽车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转型升级,新产业格局对复合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吉利学院盯准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紧紧依托世界500强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在产业、技术、人才领域的优势,主动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的发展,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发展格局,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坚持探索产教融合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从市场需求出发,让每个学生实实在在“学真本领、 练硬功夫”。

阙校长指出,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为指导,将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教学与产业需求相对接,为师生创造“真题真做”机会与平台,探索出解决多层次的“企业人才荒和学生就业难”困境的吉利方案,砥砺创新,跑出了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加速度”。本次会议成渝双城教育界与汽车产业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汽车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希望通过共商、共建、共创、共享,合力构建校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通产教融合的“堵点”,解决校企协同的 “痛点”,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实现“汽车强国梦”贡献不竭力量。

圆桌论坛环节,多位行业专家和学者围绕“汽车产业与教育融合的未来发展”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目前校企合作思路、中高职衔接困境以及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展开交流分享。

此次大会,不仅加深了成渝两地教育界与汽车产业界的深度理解与合作,更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的路径。与会高校和企业代表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分享,凝聚产教融合的强大合力,把“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共同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吉利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以产教融合为路径,发挥吉利控股集团的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与产业科技教育系统整合,探索产教深度融合赋能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模式并取得实效。学校通过紧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关键技术领域,建圈强链,学科交叉,数字赋能;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四链融通”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协同育人合力;打破壁垒,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和学校人才培养优势,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实现产、学、研、创、转、用“六位一体”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新性、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编辑:陈宣如(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