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泸州市举行的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中,成都市新津区第三小学女足以黑马之姿斩获全省亚军!这支由16名女生组成的队伍,在十年间不仅培育出国家少年队队员,更用足球为乡村儿童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逆袭之路:从零起步到全省亚军
4月12日的决赛场上,成都市新津区第三小学的姑娘们以8胜3负战绩创造历史。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支队伍在贡嘎杯小组赛中以五战全胜、64个净胜球的绝对优势突围,其中主力队员丹丹(化名)更是在关键战役上演“帽子戏法”。学校教学楼前的露天奖杯台见证着奇迹:30余座奖杯记录着从2018年市级联赛一等奖到省级亚军的成长轨迹。校长陈波说:“这些奖杯沐浴阳光,就是要告诉孩子们——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补位教育:为乡村孩子打开新世界
作为典型的乡村学校,成都市新津区第三小学580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占比较高。“当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必须成为补位者。”陈波告诉记者,学校曾考虑过乐团、美术等补位方向,最终选定足球来作为突破口。发展之路充满坎坷,场地仅有老旧操场、教练由体育老师转岗......通过争取教育局支持修缮场地、联动区足协输送专业教练、自创“足球+心理”辅导机制,这支特殊队伍逐渐成型。如今,校队已向国少队、市青训队输送7名队员,更培育出中国职业联赛首位“09后”球员帅惟浩。
以体树人:让每个生命都闪光
足球带来的改变远超预期。曾经的“沉默女孩”丹丹成为球队灵魂,在市级联赛上演绝地反击;队长李梓瑄展示着结实的臂膀和脚茧,更多孩子通过赛事走出乡村,有家长感慨:“孩子见过的世界已经比我们更大。”在占地30余亩的校园里,“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办学理念与足球教育深度融合。学校不仅打造出“课间操+足球”特色课程体系,还争取到民航飞行学院支持,让孩子们体验真实飞行驾驶。“教育公平不仅要‘有学上’,更要让每个生命都有绽放的可能。”陈波说。
从金马河畔到省级赛场,这群乡村女孩用足球踢出人生新可能。在深化体教融合的当下,成都市新津区第三小学的实践印证:当教育者以“补位”思维创新育人方式,乡村学校亦可成为梦想起航的港湾。
编辑:黄国兵 才让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