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徐晓燕名师工作室以“教育强国建设与托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赴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研修活动。本次活动聚焦课程思政构建、人工智能应用、从业人员职业化发展等核心议题。
在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秦丹开展讲座《课程思政构建与实施》提出,从“横向路径”与“纵向路径”出发,基于教材章节、知识模块、实验实训进行思政元素再挖掘;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教师王双莹展示《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思政案例;教师杨婷展示《幼儿手足口病的识别与预防处理》公开课。

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副院长王箭飞开展《人工智能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的专题讲座,解析婴幼儿健康安全监测、个性化教育支持、智能管理系统,现场演示的AI绘本生成器可根据儿童语言发展水平智能调整叙事难度,实现“千人千面”的早期阅读支持。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教授卢玲基于国际托育师资认证标准比较研究,提出“阶梯式”职业能力发展模型;郑辉主任结合托育机构运营大数据,揭示从业人员核心能力需求变迁;川南幼专教授冯丽从自身专业成长出发,创新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提炼出“资格认证筑基+终身学习固本+实践创新强能”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在学员发展沙龙中,成员们通过SWOT分析工具进行职业规划,工作室主持人徐晓燕鼓励青年教师建立“教学研创”融合发展机制,通过研究项目驱动,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学者的跨越式成长。
在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实训中心,研修团队深度体验五大领域课程的创新实践。在音乐课程《小兔子乖乖》示范课上,罗萍老师构建“音乐感知-文化理解-社会情感”三维教学目标,创造性融合乐理认知、角色演绎与文化溯源。附属幼儿园园长石帅分享的题为《润美·启真·达雅:三位一体园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的案例系统阐释了“三美浸润-三大发展”的课程实施路径,有效将本土文化转化为适龄托育活动。

四川省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徐晓燕名师工作室本次研修开展沉浸式跨区域联合教研,筑牢思政根基,推进AI赋能,厚植专业底蕴,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教学观摩、沙龙研讨等形式,逐步形成“政策解码-技术赋能-专业成长-实践创新”四位一体的研训模式。
编辑:黄国兵 洪银苹(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