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四川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高度关注,通过电视、网站、手机等收看大会直播,并引发热烈反响。
四川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报道“同上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我省各校师生集体收看九三阅兵盛况”。(9月3日 《四川教育新闻》)
四川大学组织师生采取多种形式收听收看纪念大会实况直播。学校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主任梁宗安教授、精准医学转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文闯教授受邀在天安门广场参加纪念大会。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组织双校区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大会直播,共同回顾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师生以多种形式观看大会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以最崇高的敬意纪念这场伟大胜利。
四川农业大学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和手机客户端等,以集中学和分散学相结合的形式收看大会直播,学习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观看三军列阵、铁甲生辉的盛大阅兵仪式。
在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太平寺校区,师生们集体观看纪念大会直播。
四川大学离休干部、新四军抗战老战士潘孝臣:观看纪念大会,让我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情满怀,振奋人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看着现代化人民军队昂首前行,我不禁回想起当年和战友们用血肉之躯抵抗外来侵略的艰苦岁月。1943年参加新四军的我还是一个稚嫩的孩童,饱受战乱的困苦。那时候,我们扛着土枪土炮、子弹都得数着用,多少年轻战友为国捐躯,他们中最小的才十五六岁,有的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我这一辈子,最自豪的就是跟着共产党打鬼子,保卫我们的国家。能亲眼看到祖国如此强大,看到伟大抗战精神得以接续传承,我感到无比欣慰。我要对现在的年轻人说,一定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九三阅兵式上,那些国之重器、齐整的方阵、震天的口号,构成了一个关于“复兴”的宏大叙事。当歼-20战机划破长空,当东风导弹巍然矗立,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从屈辱中重新强起来的历史轨迹,也是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承诺的力量彰显。对于当代思政课教师而言,九三阅兵不仅是“大思政课”的典型素材,也赋予了思政教育者立德树人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冷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庄严,令人振奋,备受鼓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捍卫人类和平正义事业的政治高度和国际视野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向世界传递了举行胜利纪念大会的宗旨目的,表达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珍爱和平、捍卫和平的决心和意志。雄壮威武的阅兵式,彰显了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中国人民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坚定力量。作为大学思政课教师,我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深刻领悟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内涵,自觉弘扬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植爱国情怀,赓续民族气节,涵养英雄气概,坚定必胜信念,把对英烈的缅怀敬仰化作刻苦学习,担当奋斗的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大事业而不断努力。
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馆长潘坤:“以铮铮铁骨战强敌 以血肉之躯铸长城”。这句话让我想到川农大以杨开渠教授、杨允奎教授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在全面抗战时期以稻作科研助力四川粮食增产和军粮输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全面抗战时期四川输出军粮八千万石,占全国军粮三分之一。正是杨开渠教授与杨允奎教授在川合作实验和推广双季稻与再生稻,使得四川粮食增产三千万石以上,才最终以一石济时粮的力量共同铸就了抵御外敌入侵的民族长城。档案馆将坚持讲好“一颗稻种助抗战”的川农大科研抗战史,助力全校师生一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副院长刘静波: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热泪盈眶。看着受阅部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通过广场,先进装备方阵依次亮相,我深切感受到祖国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更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警示与“团结方能自强”的深刻真理。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深知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阅兵式上展现的科技实力,让我更加坚定了科研初心,我们的实验室虽没有硝烟,却同样肩负“为国担当”的使命。未来,我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研究,攻克技术难关,用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助力农业强国建设,不负时代使命,为守护祖国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西南民族大学草地资源学院二级教授、四川省最美教师刘圆:学校组织集体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作为一名长期扎根青藏高原的教育科研工作者,我将带领数智赋能青藏高原药—食—饲用资源教师团队,聚焦国家青藏高原发展战略,矢志将“把论文写在高原”,继续推进“草-药-灌”生态治沙模式,有效应对草场沙化问题,为实现各民族现代化贡献力量。
四川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石羽:这次纪念大会是一堂生动的“思政大课”,我们既看到国家硬实力的进步,也看到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作为一名马院思政课教师,我将把这场阅兵的精神能量转化为课堂养分,让爱国情、法治信仰与使命担当在学生心中扎根生长。启发学生思考“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将专业理想与国家需求结合,用音符谱写爱国乐章,用艺术笔触传递中国精神,这正是艺术院校思政课程育人的最终落点。
成都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郭玉山:全程观看了纪念大会实况,我深受震撼与鼓舞。作为思政课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必将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和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引导青年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四川省“四有”好老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航空维修产业学院教授海雯炯:九三阅兵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人民解放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成果,彰显了我军保卫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航空人,看到我国自主研制的歼-20、歼-35、运-20等系列新型高端航空装备列装并形成战斗力,自己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也将在国家职业教育大发展的伟大征途中,大力弘扬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为祖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航空人才,全力支撑强国强军事业。
天府新区元音中学副校长(主持工作)黎安宁:九三阅兵式上,看见一件件大国重器在亮相,我倍感荣耀,何其有幸能生活在如此盛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将抗战精神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运用阅兵这样的鲜活教材,引导青少年树立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启智润心滋养孩子生动生长,用爱心潜心培育国之英才。
全国优秀教师、成都市双林小学教师王成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国旗飘扬、步伐铿锵,战车行进、战机翱翔,尽显大国气派与民族尊严,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一堂震撼心灵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注视屏幕中坚毅的面庞和威武的阵列,我与孩子们热泪盈眶。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今天的和平;没有先烈的牺牲,就没有光明的未来。作为思政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把大会上的感动融入课堂,通过真实的历史、动人的细节、庄严的仪式,把爱国种子深植孩子心田。我坚信,在新时代阳光下成长的孩子们,定能锤炼意志、勤奋学习、勇担使命,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华栋梁。
全国模范教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赵琳:此次阅兵的观看,对师生来说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课,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生逢盛世,何其有幸,大国气度,何其自豪。看到满屏“爱我中华”,我心潮澎湃。这是一堂思政课,岁月易逝,但抗战精神代代传承;这是一堂历史课,回顾抗战的艰苦卓绝,铭记那些悲壮与英勇;这是一堂科学课,科技强军,高科技武器装备,扬我国威;这更是一堂语文课,描绘了锦绣河山,谱写出炫彩华章。相信这一次阅兵的观看也能让学生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关联,筑牢投身时代,为国效力的理想信念。
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24级金融专业硕士生杨雁岚: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时,我作为群众游行“民主法治”方阵的一员,曾走过天安门广场,深感荣幸与骄傲。2021至2023年,部队生活如同一座熔炉,锻造着我的纪律意识与意志品质,军人本色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底色。如今作为一名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愿以军人的担当,踏实奋进,默默奉献,与万千奋斗者一道,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会计学院2024级本科会计学CPA07班学生张雅娴(民兵方阵参阅者):今年二月,我接到武装部通知,经过层层选拔,成为女民兵方队的一员。第一次穿上军装、站在训练场,听着教官铿锵的口令,我才真正明白,“钢铁洪流”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咬牙坚持,是集体信念的凝结,更是一次次突破身心的极限。作为方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之一,我用行动证明:我们这一代,未来可期。我们所在的方队也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军号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荣誉属于集体,也属于每一个拼尽全力的我们。如今,任务圆满完成,我激动万分,不仅亲身感受到国家的强盛,更有幸作为见证者,目睹祖国的腾飞!回到校园,我会把这段宝贵经历转化为前行力量,用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之中。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财务管理学院2022级会计学4班学生肖瑞红:观看阅兵,我更加明确青年大学生的时代担当。这场阅兵不仅是一次国威军威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激励着我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把个人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
来源:教育厅、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四川教育电视台)、四川省教育融媒体联盟各成员单位
编辑:黄宇武
© Copyright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四川教育电视台) 蜀ICP备15025888号-6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1292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