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赴川调研,探复合材料“落地”路径

近日,杜善义、俞建勇、魏悦广、李贺军、孙以泽五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叶金蕊教授,走进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简称“成航”)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成飞”),开展复合材料“落地”调研,探寻航空复合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实践路径。

复合材料是“工业轻量化的革命性材料”,但科研与规模化应用间存鸿沟,“实验室数据如何变生产线可靠产品”是院士团队此行关注的重点。在成航的国家级航空复合材料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操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件的成型制备。据悉,该基地配备了与航空工业“链主”企业及多家“链上”企业同步的先进设备,还设专科至本科贯通课程,通过“链主”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实际型号部件的试制中,实现“教学即实践、毕业即上岗”。

据了解,成航的航空复合材料成型与加工技术专业2011年设立,紧跟国家战略,2025年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本科专业,标志着人才培养体系的升级。平均年龄仅38岁的师资团队成果丰硕,“以产促教、以教助产”的良性循环,有效打破了职业教育与产业应用之间的壁垒。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使人才培养契合度高达98%以上。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5%以上,对口率达92%,获企业认可。

调研交流中,有院士指出:复合材料的“生根”,关键在于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成航与中航工业成飞的深度合作,正是“三链”融合的体现。成航校长侯孟书表示,下一步将加强与链主企业的深层次合作,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同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持续完善“校企协同攻关”技术创新机制,促进航空领域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来源: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