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机制筑基 实践赋能 能力提效——四川工商学院外语教学教师能力提升实践探索

四川工商学院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通过构建完善保障机制、推进系列教学实践,推动外语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在各级教学赛事中斩获佳绩。

构建多元保障机制,筑牢能力提升根基

学校从制度设计、资源整合、师资建设三方面搭建长效机制,为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健全激励与协作机制。将省级、国家级外语教学竞赛表现与教师评优评先、教研项目申报直接挂钩,建立明确的竞赛激励制度,激发教师参与教学创新的内生动力。组建跨年级、跨课程“竞赛攻坚团队”,由骨干教师牵头开展集体研讨,形成“以赛促研、互帮互促”的协作氛围。

完善资源整合机制。联合教务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心”,系统收集中国发展案例外语译介资料、优秀教学案例等资源,面向全体教师免费开放,破解教学素材不足难题。依托大学英语、英语和日语三个教研室,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聚焦教学重点难点共同研讨解决方案。

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定期举办外语教学专题讲座,邀请省内外专家及教学名师现场指导;组织教师赴课程思政建设标杆高校交流学习,借鉴先进教学理念与实践经验,持续更新教师教学思路与方法。

推进全流程教学实践,深化能力提升过程

以机制为依托,通过“赛教融合、教践结合、评改联动”的全流程实践,推动教师教学能力稳步提升。

以赛促教打磨教学能力。围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核心主题,组织教师从“中国故事素材筛选”“思政元素与语言知识点融合”“跨文化表达技巧”三个维度精心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赛前集体打磨、反复试讲优化、专家精准指导的流程,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

融入教学全程锤炼实战能力。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建立“中国故事素材库”,将文化传播内容与语言教学自然融合,提升课堂教学的丰富度与感染力。实践教学中,常态化开展“三苏文化主题演讲比赛”“外国语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组织教师指导学生担任文化场馆双语讲解员、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在实践指导中锤炼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改革评价机制倒逼能力提升。优化学生考核方式,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纳入外语课程成绩评价,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实效;在教师教学评价中,增设“教学创新度”“学生能力提升效果”等观测指标,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与案例分析综合评判,倒逼教师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收获显著实践成果,彰显能力提升实效

通过完善机制、深化过程,学校外语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教学成果丰硕。

赛事成绩突出。在2025年四川省“高教社杯”普通本科高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王婷婷团队、彭思宇团队分获英语专业组与大学英语组特等奖并晋级全国总决赛,廖世兰团队获一等奖;教师吴波曾在“全国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交流活动”中斩获特等奖,充分展现教师过硬的教学能力。

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设计更趋科学,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与文化传播能力同步提升。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践强能、以评提质”的良性循环,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培养了一批既具扎实教学能力又有创新思维的优秀外语教师。

来源:四川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