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达州市:全域结对按下山区教育“加速键”

深秋时节,大巴山区层林尽染。万源市草坝中学操场上,一场篮球赛激战正酣。在渠县第二中学“学校+校友企业”模式帮扶下,草坝中学陈旧的体育设施焕然一新,体教融合在学校落地生根,大课间活力四射,赛场上青春飞扬,学生体质明显增强。

这是近几年达州市教育托底性帮扶万源市的一个小小缩影。万源市因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因素,教育质量与达州全市平均水平存在差距。2022年,一场达州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万源集中倾斜、从硬件到软件的系统性帮扶行动全面铺开。以优质中小学“组团式”结对帮扶万源中小学为抓手,达州市明确各县(区)分别对万源市7个片区学校开展托底性帮扶,全市范围内71所优质学校全覆盖帮扶万源74所学校,构建起县(区)学校“一对一”全域结对帮扶万源学校的帮扶责任体系。一时间,全市优质资源、精兵强将汇聚于万源,为万源教育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教育帮扶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的迭代,更彰显于办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师能力的跃升。开江县实验小学与万源市大竹镇小学的结对,就让优秀教学经验在山区落地生根。开江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蒋彩虹前来支教,将学校重视习惯养成的传统带到大竹镇小学,她自编行为训练口诀,将习惯养成融入日常教学,仅一周就让所带班级呈现出鲜明变化。

“只要是大竹镇小学需要的,我们就全力以赴。”开江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李小春说。两校不仅实现课件、教案、作业设计等资源全共享,更建立起常态化交流机制。去年,大竹镇小学语文教师谭春林备战万源市赛课,学校副校长专程带队前往开江县实验小学“取经”。开江县实验小学迅速组建专家团队全程指导,从教学设计到课堂互动逐一把关。谭春林在实验小学完成试讲后,实验小学团队又马不停蹄赶到大竹镇小学,结合当地学情调整教学方案。在这样的“精准滴灌”下,谭春林最终一举夺魁。

教育帮扶要见实效,离不开被帮扶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主动作为与积极求变。“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链共享计划’和‘四川云教’获取全省优质学校的教学资源,关键是我们如何变被动为主动。”万源市罗文小学校长魏光权感慨道。该校通过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将帮扶资源化为己用。英语教师赵俊的成长是一个生动案例,“才调到罗文小学一年,变化就很大。”赵俊不仅坚持云端听课、频繁向通川区第一小学优秀教师请教,更结合本校学生学情对优质课件二次加工。如今,她的课堂效率大幅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从依赖课后刷题转变为课堂当堂消化。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万源市,各方援手汇聚合力,托举起山里孩子更加明亮的未来。

万源四中是万源市生源最为薄弱的普通高中,过去,家长们往往不敢对孩子升学抱太高期望。如今,达州中学和达州一中选派8名优秀教师与本校16名教师结对。除了共享两所优质高中的教学资源,更在学校管理、教师成长等方面带来深刻变化。“现在教师们在各类赛课中频频获奖,这在过去难以想象。”万源四中党支部书记冉茂轩感慨道。此外,借助数字技术,学校40%的课堂实现“双师互动”,曾在中考失利的少年得以同步享受城区名校课堂。日益浓厚的学习氛围和逐年提升的高考成绩,让越来越多曾经迷茫的学生重新找到努力方向,更让当地群众满怀希望。

帮扶终有期限,自身过硬才是根本。在用好外部帮扶资源的同时,万源市更着眼于长效发展,全力激活内生动力。去年启动的“教育三年提质”行动,明确教育资金优先保障、教育项目优先建设、教育资源优先配置的“三优先”原则,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推动万源教育从“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发展深度转变,让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逐步变为现实。

来源:教育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