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西南科技大学核废物与环境安全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的一间实验室里,一台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实验室电熔炉诞生了。它成功通过试验生产出模拟核废物玻璃固化产品,这标志着,我国中低水平放射性废物玻璃固化技术与工艺研究实现了零的突破!
一年前,西南科技大学作为国家乏燃料后处理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研发计划)的技术攻关单位之一,积极组织试验场地、研发人员等开展技术研发工作,成立了一支由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王孝强教授担任负责人的技术攻关团队。

“这个项目我们从设计、研制到试验成功,历经了一年多的时间,期间。我们攻克了电熔炉系统、玻璃固化配方等关键技术,突破了高钠中低放玻璃固化配方开发、实验室电熔炉设计等关键问题,国内关于相关配方和熔炉设计制造的资料很少,课题组查阅了近五千篇文献,前后试验了数百次,才完整系统掌握了国际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先进配方的组成设计、废物组成-结构-性能的构效相关关系、玻璃固化工艺技术和玻璃固化熔炉设计等重要技术”王孝强教授分享着科研攻关过程。
中国核电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试验技术成果进行了验收。9月27日,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邀请核工业领域内相关专家对这台中低放废物玻璃固化实验室电熔炉及玻璃固化配方进行指导,进一步推进该项目的完善提升和应用推广。
该项目的突破使我们拥有了完全国产化的知识产权,探出了一条中低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更稳定安全、更经济的新路子,为后续中低放废液玻璃固化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实验室基础。
编辑:胡琼之 吴文雯(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