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举措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时间:2025-04-07 10:03:30   来源: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查看:3858

为做好2025届学生就业工作,四川长江职业学院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健全责任体系,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保障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要求,通过校领导率队访企拓岗增岗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核心竞争力,配备专属就业指导团队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四位一体 三方联动”助力学校就业工作。

访企拓岗增岗位 拓展赴港就业“新通道”

学校坚持实施“5+2”访企拓岗模式,通过政府、专业群、网络平台、教师和校友五大路径,形成“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双向合力,强调以结果为导向,将拓岗实效惠及于生。通过靶向发力,学校“访企拓岗”专项行动落地见效。到目前为止,学校针对2025届毕业生组织线上线下双选会及宣讲会279场,新增入驻“云就业”平台企业2309家。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书记、校长带队新增拓岗企业226家。学校通过线上、线下招聘及推送岗位10000余个,2025年新申报第四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0余个。

学校紧密依托港资背景优势,不断挖掘香港就业资源,打通赴港实习就业的“新通道”。加强与香港企业深度合作,邀请香港企业来校宣讲,为学生提供详细的赴港发展信息及规划。学校7名2024届毕业生成功以“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身份留港工作,薪资达1.8万港币/月,18名2025届毕业生赴港企业参与实习。赴港就业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更提升了学生视野。学校借助首批“川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教育交流基地”不断推动交流走深走实,促进四川学子赴港发展。

聚焦职业素养教育改革 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学校以职业综合素质教育改革为抓手,依据新时代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新需求,实施职业综合素质及就业行动能力培养体系。通过夯实基础、提升素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建立《学生职业成长档案》《职素能力养成手册》,跟踪学生成长轨迹,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的就业指导,做到就业指导精准化。同时,学校通过订单班、定向班、学徒制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增强学生技术实战的同时,也强调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企业共同开发开设了《ICT职业素养训练》《幼儿教师职业素养与道德》《护士职业素养》等创新型职素课程,通过将职素培养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与技术培养、活动培养相结合,形成“养成式、渗透式、体验式”的培养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组建专属导师团队 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学校实施就业班导师制,为每位毕业生配备了“辅导员+实习就业指导老师”的专属就业导师团队。导师对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全程化跟踪、反馈和指导。针对困难学生就业群体,学校建立了以校领导为组长、系主任为副组长的“暖阳计划帮扶小组”。为促进导师团队的专业化、精准化,学校通过对导师“工作实务、技能提升、职业竞赛、就业政策”4模块进行培训,强化就业导师的专业能力和就业指导针对性。与此同时,学校开展对标进竞活动,学习其他学校先进工作做法,邀请企业HR和行业专家走进校园,与导师面对面交流,分享前沿的行业动态和实战经验,确保导师的指导能够紧跟市场步伐,满足学生多样化就业指导服务需求。

强化就业与培养联动 形成就业服务新格局

为进一步深化“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强化就业与培养联动,定期召开就业反馈会,打破就业就是就业部门或二级学院的事传统思维。以就业质量反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匹配度,以高质量人才培养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学校通过前置明析岗位群分班、集中岗位实习、企业孵化课程、校企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现代学徒制、特色班、订单班等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就业与培养联动、招生与就业联动、就业与各部门联动的新就业服务格局。

编辑:黄国兵 辛佳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