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五育融合、产教协同,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时间:2025-04-08 09:40:36   来源: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查看:12394

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五育融合+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形成“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赋能创新链”的良性互动,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德育铸魂:筑牢职业品德根基

深化理想信念。学校构建大思政格局,开设系列思政精品课程,通过“书记校长第一课”、“川科大讲堂”和精心打造思政金课,将本土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素材,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组织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社区志愿服务、母校回访等活动,年均覆盖万人次以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校推选课程思政示范项目50余项,评选课程思政标杆学院,建设“母爱书院”,讲好母爱故事,牵引“六爱”教育。

校企共筑育人。学校与华为等23家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形成“教学工场+研发中心+产业基地”的协同育人平;联合开发“产业思政”课程,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职业素养》课程;建立“企业导师制”,邀请全国技术能手、劳模工匠进校园开展“职业伦理讲堂”;在企业实训基地设立“党员先锋岗”,与企业共同开展“职场道德模范”评选,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智育提质:强化专业技能培养  

学业帮扶出实效。学校在各班级设立学业导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辅导;实施学业预警与个性化帮扶机制,对学生学业进行个性化帮扶指导;定期邀请优秀学长、学姐返校进行励志教育讲座。学校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连续三年保持全省同类院校前列。2024年度,学校共44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一。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 327项,就业竞争力增强,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体育强身:塑造健康职业体魄

完善体育教育机制。学校构建了“基础体育课+特色体育俱乐部+体育竞赛”的多元体育教育体系。从传统的篮球、足球赛事,到独具特色的攀岩、射箭项目;学校引入智能体育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学生运动数据,为个性化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学校成立多个体育社团,定期组织各类体育项目比赛,定期举办校运会、校园马拉松、体育文化节、校园吉尼斯等活动,极大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

美育润心:提升职业审美素养

学校开设艺术鉴赏、书法、摄影等美育课程,成立多彩的艺术社团;定期举办校园艺术展览、文艺汇演、校园文化节、舞蹈大赛、摄影大赛、“阅读之星”评选等活动,师生参与度极广;学校建设校园美育景观,营造浓厚艺术氛围。

学校通过美育与产业相融合,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校企共建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定期邀请企业设计师、艺术家走进校园,开展美育讲座与工作坊,为学生带来前沿的设计理念与审美视角。在艺术设计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文创产品设计项目,学生作品不仅在校园展览,还实现市场转化。学校精心策划“文艺名家进川科”活动,非遗文化进校园、非遗传承进课堂。通过美育与产业的融合,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审美能力与创新思维得到极大提升,形成“课堂教学-项目实践-成果转化”的美育闭环。

劳育赋能:培养实干职业精神

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生活。学校设置劳动日,安排学生参与校园环境维护、图书馆整理等工作;建立农业研学基地,学生们参与农作物种植、养护,体验农耕乐趣,收获劳动果实;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实践中,学生们走进敬老院、孤儿院,开展义务劳动与志愿服务,累计服务时长超5万小时。让学生们懂得劳动价值,掌握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学校与企业共建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定期参与企业生产劳动、技术服务等工作,学生参与技术服务项目年均达200余项。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劳动导师,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毕业生职业素养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满意度达95%。

编辑:黄国兵 辛佳仪(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