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深耕科研沃土,赋能教学提质

近年来,稻城县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坚持“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办学理念,将教育科研深度融入教学实践各环节,以问题为导向、以课堂为阵地、以成果为目标,构建起“研、思、教一体化”育人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锚定“科研破题”,构建系统化科研生态

“以前搞科研是‘少数人的热闹’,现在是‘全员参与的常态’。”这是稻城县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教师对科研工作变化的直观感受。为打破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现象,学校从制度、团队、资源三方面发力,搭建起全方位科研支撑体系。在制度设计上,通过出台《教育科研工作管理办法》《科研成果奖励细则》等系列文件,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核心指标,并设立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在团队建设上,学校组建“科研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三级科研梯队。定期开展“科研沙龙”“课题会诊”活动,带动教师广泛参与。在资源整合上,学校打通“校内+校外”资源渠道。校内建设学科创新实验室、科研成果展示馆,为教师提供科研实践平台;校外与高校、兄弟学校共建“科研共同体”,推动资源共享与协同研究,,实现科研资源效益最大化。

二、聚焦“课堂痛点”,让科研扎根教学实践

“科研不是写论文、评奖项,而是解决课堂里的真问题。”这是稻城县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校长在科研工作会议上常说的一句话。学校始终坚持“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引导教师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课程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入手,让科研真正服务于教学提质。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数学教研组针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提升数学阅读能力”研究。团队教师通过梳理教材知识点,设计“生活场景导入—问题探究—小组合作—成果展示”四环节教学流程,开发出《超市里的数学》《家庭预算小管家》等20余个生活化教学案例。经过几年的实践,数学课堂互动率从原来的45%提升至82%,期末考试优秀率提高18个百分点。在学生差异化培养方面,语文教研组围绕“如何提升从单篇阅读到整本书阅读”开展课题研究。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创新推出“分层任务单+个性化辅导”模式:为学生设计“单篇阅读+简单交流”基础任务,布置“短文阅读+整本书阅读”提升任务,安排“话题写作+演讲展示”拓展任务。同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一对一”辅导,录制碎片化学习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三学年下来,阅读学困生人数减少63%,班级整体及格率从78%提升至95%。在课程建设领域,学校围绕“五育并举”要求,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专项研究。各学科团队结合学科特色与学生兴趣,开发出《STEAM教育》《天文兴趣班》《阅读能力提升》等多门校本课程,形成“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的三级课程体系。

三、强化“成果转化”,让科研红利惠及师生

“把科研成果写在课堂上,让研究价值体现在学生成长中。”这是稻城县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推进科研工作的核心目标。为推动科研成果有效转化,学校建立“研究—实践—推广—反思”的闭环机制,每学期举办“科研成果展示周”,推广优秀教学案例。语文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成果,通过编制《整本书阅读指导手册》、开展“班级读书会”示范活动,在全校28个班级推广应用,学生人均年阅读量从原来的3本增加到8本,阅读能力测评优秀率提升23%。学校成立“科研成果应用督导小组”,跟踪课堂应用情况,及时优化调整,确保科研切实服务于教学。

四、收获“科研硕果”,书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近几年,通过持续推动教育科研,稻城县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已立项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2项,教师撰写论文、案例获各级奖项38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小考重点初中录取率年均增长8%,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70余人次,家长满意度提升至98%。学校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科研引领,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创新与“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优化,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稻城县教育和体育局、稻城县金珠镇牧区重点寄宿制学校   杨绍君、刘文军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