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以“五育融心”铸魂,“云端心港”护航大学生健康成长

近日,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石工院”)举办了一场以“太极释压”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活动中,十余位同学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进行太极练习,沉肩坠肘、舒展云手,真切感受着太极以动养静的特质。有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长时间盯着屏幕完成任务,练习一套太极后,肩膀和大脑都感觉轻松了许多。”这一真切感受,正是学院深入推进心理育人工作的生动体现。

体验传统武术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注入松弛力量

近年来,石油工程学院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要求,紧密围绕石油行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双线联动、队伍专业化、五育相融合的心理育人体系。通过夯实线下服务站基础工作、打造“树洞Y先生”云端品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为培育能够担当能源报国使命的时代新人筑牢心理基础。

机制筑基:双线联动,织密服务网络

学院把心理育人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之中,构建“线下实体阵地与线上云端平台”双轮驱动的服务模式。在线下,依托“油然心声”心理服务站,打造一个集咨询、团体辅导、阅览、解压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空间,达成危机干预与日常疏导的无缝衔接;在线上,推出“树洞Y先生”微信平台,借助匿名倾诉、智能回复、热点推文等形式打破时空限制,推送科普文章达180余篇,累计阅读量超过5万人次。通过制定制度明确线上来信的处理流程、保密规范以及转介机制,累计回信600余封。此外,学院推行“重点学生每周一会”的常态化跟踪机制,线下与线上功能相互补充、数据实现互通,为精准识别学生心理问题以及进行科学干预提供支撑,切实提高心理服务的精准度与人文关怀水平。

学生骨干自主拍摄心理微课《等下一个天亮》

队伍强能:专业引领,锻造服务力量

学院致力于构建由专业教师、学工队伍、朋辈骨干、校外专家组成的四维心理服务体系,为线上与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赋予专业效能。心理专职辅导员承担心理危机评估及个案督导工作;辅导员团队全体成员考取心理专项证书,定期组织案例研讨与技能培训活动,以增强识别与干预能力;选拔并培养两百余名朋辈心理骨干,实现对所有班级的全面覆盖,推行“阳光伙伴”结对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聘请华西医院心理科专家组建顾问团队,每学期开展两次疑难个案会诊研讨。平均每年开展沟通技巧、危机识别、访谈干预等专题培训四十余场,危机干预成功率达百分之百。四支队伍分工明确、协作配合、联动响应,形成“专业指导—骨干带动—朋辈互助”的立体化服务模式,平均每年完成访谈一千二百余人次,切实为学生心理健康构筑坚实防线。

学院开展“寝室心管家”技能提升沙龙培育寝室心理网格员

五育融心:交互浸润,打造品牌活动

学院秉持五育并举理念构建心育活动体系,让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化雨,悄然发挥作用。德育层面,以铸心为目标,着力涵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通过推送石油先辈故事、开展主题演讲等方式,将红色文化与价值引领融入心理韧性培育进程,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智育方面,以启心为导向,筑牢学生的认知基础。学院自主拍摄并推送心理微课,开展专题讲座与生涯咨询活动,助力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体育领域,以强心为宗旨,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学院开展铁人跑团、森林奇遇记等运动健心活动,千余名学生在运动中挥洒汗水,释放学习与生活压力。美育工作,以润心为追求,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依托一站式社区,学院每月举办“临溪伴成长,拥抱心动力”团体辅导活动,借助石膏创作等艺术形式,滋润学生心灵。劳育实践,以践心为核心,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院组织学生参与心理服务站维护、值班等劳动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实现劳动实践与心理成长的协同发展。

“秋意心语”团辅活动以创意手作疗愈身心

近年来,学院于心理育人领域成效显著,心理育人工作案例成功入选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项目。“树洞Y先生”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平均每年开展活动60余场,覆盖师生数量达15000余人次,“有困惑找树洞,有压力来倾诉”已成为学生群体的普遍认知。学生心理骨干荣获“全国百佳心理委员”“四川省优秀学生心理骨干”等荣誉称号,多名学生在省级心理知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原创心理微视频、情景剧多次荣获省级奖项,作品经平台传播,播放量逾10万。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   谢诗雪、侯敏投稿